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视频专区

关注

关注微信视频号

——徐宏祥: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 2022年6月23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即逝。科研之路艰辛曲折漫长,只有不断奋斗,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在享受中奋力前行。”在整理中国科协和中国煤炭学会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结题汇报材料时,看到论文、专利、获奖、项目结题报告等成果,徐宏祥心中不免想起努力奋斗的时光,奋斗的过程中有艰辛、有孤独、有坎坷,但是坚持下来就会有快乐、有成果、有收获。

2015年7月,徐宏祥从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了北京报道,入职后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但是如何当老师、如何做科研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读博的时候他就知道做好科研不容易,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且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每天基本都是全系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

“翻看电脑中的文件夹,看到毕业后自己的‘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第一个企业横向课题、第一篇论文、第一项专利,修改基金本子、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和专利的事情历历在目,感到耕耘后收获的喜悦。”徐宏祥说。

2018年,看到中国科协和中国煤炭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的通知后,徐宏祥积极报名参加,准备申报书、答辩PPT等工作,对申报书一遍遍修改润色,虚心请教专家对答辩PPT进行修改,辛勤的付出最终得到美好的收获,获得了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项目。

徐宏祥说道:“获得项目后感到十分荣幸也倍感压力重大,想着如何才能不负厚望,努力在自己的科研上取得突破。非常感谢中国科协和煤炭学会的支持,为我们青年托举人才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科研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平台,也是提供给我们发展的平台,为我们不同行业的交叉合作提供了平台基础。”

基于前期的科研基础,徐宏祥紧紧围绕“焦化废水和煤泥水处置”进行科研攻关,基于煤吸附净化法,利用煤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良好吸附性能,以及焦化废水中阳离子可促进煤泥水沉降效果的特性,提出了焦化废水和煤泥水系统净化处置技术,两种废水同时得到处理,一举两得。

另外针对实际选煤生产中微细矿物难脱水的问题,阐明孔隙结构与脱水性能的构效关系,建立了基于孔隙调控的微细煤泥深度脱水技术,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微细煤的资源化,并在选煤厂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努力,徐宏祥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授权国家专利7项(第一),出版专著1部,担任矿物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Mineral Engineering和Powder Technology等期刊的审稿人,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2项、校优秀班主任1次、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类二等奖1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研发类二等奖2项、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翻看行程记录,2019年仅飞机行程就有29次。有一次从现场做完试验飞到北京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出发去山西长治现场调研,最后只能在机场休息五、六个小时。虽然旅途十分辛苦,但却很充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将智能化与选煤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煤炭高效分选和资源化综合利用为目标,继续努力奋斗,推动煤炭加工行业进步,服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需求,为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基石”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宏祥,1986年11月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硕导,博导,研究方向为微细矿物分选、过程固废及废水处理等领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年以来,入选校越崎青年学者,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及横向项目4项;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授权国家专利7项(第一),出版专著1部。担任矿物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Mineral Engineering和Powder Technology等期刊的审稿人,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2项、校优秀班主任1次、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类二等奖1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研发类二等奖2项、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Baidu
map